Member Interaction Center Member Interaction Center
干细胞技术引领癌症治疗的新未来!
Publishtime:2023-07-04 Views:122

近年,中国科学家通过干细胞编程来“寻找并摧毁”癌症,成功治愈了患有胸腺癌的小鼠。

研究人员利用干细胞培育出了初期免疫细胞,并通过干细胞编程手段使种子细胞发展为T细胞。试验一段时间后,小鼠体内的肿瘤消失了,并因为新生成的T细胞存在记忆,接受治疗的小鼠终生都不会再患上同一类型癌症。该发现或可保护机体免于发生癌症,其中包括乳腺癌、肺癌以及皮肤癌,并且能够防止手术切除后肿瘤的再生。


640.png


另一项发表在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的研究显示,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干细胞新疗法:能利用癌组织硬化的生物物理特性,精准杀灭癌细胞,并减少化疗常见的毒副作用。

研究人员将改造过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注射到小鼠,并同时注射一种前体药物。结果表明,这种干细胞疗法对乳腺癌肺转移小鼠的癌细胞生长有极大抑制作用。治疗后 6 个月,经过干细胞疗法治疗的小鼠存活率达到 60%,对照组小鼠存活率仅为10%左右;还有一部分小鼠癌细胞完全消失。

随着研究的深入,干细胞在抗癌领域的应用优势不断显现,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天然免疫豁免特性、向肿瘤细胞迁移的能力、多系分化的潜能,使其成为抗肿瘤的一支有力部队。


间充质干细胞抗癌的作用机制

在肿瘤生长微环境下,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起到抑制肿瘤生长作用,其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归巢特性:趋向肿瘤,精准定位

许多研究已经证实,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伤口的趋向性,可感知炎症信号,迁移到肿瘤部位,这种特性被定义为“归巢特性”。这种特性使其成为理想的运载抗癌生物制剂载体,将溶瘤细胞病毒输送到肿瘤部位,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优良载体。


640 (1).png


动物实验证明,与直接注射腺病毒相比,将携带溶瘤腺病毒的干细胞移植到肿瘤部位,使杀瘤效果更明显。这意味着经基因工程改造的间充质干细胞能够精准确定位肿瘤并且不伤害健康组织,具备科学抗癌的坚实基础。

调控信号传导通路,抑制肿瘤生长

干细胞和肿瘤细胞在增殖和分化时有相同的信号传导通路,如 Wnt、Notch、Shh、BMP等途径,Wnt 信号通路是干细胞自我增殖和分化的重要途径,而 Wnt 信号通路异常是肿瘤进展的机制。间充质干细胞对这些途径有很强的调控能力,抗肿瘤机制与此相关。


640 (2).png


体外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可下调肝癌和乳癌的 NF-κB 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将间充质干细胞与人肝癌细胞株进行共培养,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干细胞转化医学》杂志上的新研究也告诉人们,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成分来减缓癌症的进展。

在这项新研究中,科学家们确定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对实体肿瘤进展的影响。他们以结直肠癌为例,结果发现,间充质干细胞给药不仅能够减少放疗后健康组织的损伤,还能减少肿瘤的生长。


640 (3).png


这种功效主要得益于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功能,比如调节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rTh17细胞、Th17细胞以及CD8+淋巴细胞的活性或含量。

促进免疫调节与修复

干细胞具有高度分化潜能,可以在体内进行分化为不同的免疫细胞,并且它能分泌细胞因子来调节免疫系统紊乱及失调,可以修复免疫系统,减轻肿瘤治疗的副作用。癌症患者放疗或术后接受干细胞移植有助于重建免疫系统。


640 (4).png


有研究将骨髓干细胞输入接受放化疗后的血癌小鼠免疫抑制模型中,发现干细胞能够在免疫缺陷小鼠或是致死剂量照射的小鼠体内发育分化成免疫系统,使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为干细胞用于临床修复放化疗所致的免疫抑制的病人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综上所述,干细胞抗癌方面的研究为我们抗击肿瘤提供了一条新思路,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肿瘤趋向性,可以用作肿瘤治疗的理想靶向载体。相信随着临床试验的开展与技术的不断发展,干细胞可以实现对癌症的精准治疗,改变当下这种绝症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