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 Interaction Center Member Interaction Center
6大预兆警惕心脑血管疾病,干细胞修复血管为患者带来希望!
Publishtime:2023-08-25 Views:119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

640 (3)_副本.png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中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国家,而且越来越年轻化,吃得好、运动少、压力大以及熬夜、烟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正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血管健康。

心脑血管疾病的6大预兆

1、突然头晕目眩:突然发生严重的头晕,看东西出现晃动、转动的感觉,根据个人情况不同,该症状的持续时间也可能不同,有些人会伴发耳鸣、恶心等症状。

2、短暂出现乏力:全身乏力出现得很突然,时间不长,一般也就一二十秒,根据个人情况不同,也有少数人会长达十几分钟乃至数小时,不过最长二十四小时内都会完全恢复,恢复后身体很少出现其他不适,所以容易让人忽视。

3、突发性剧烈头痛:这类症状尤其容易出现在高血压患者身上,在剧烈头痛时,还常常伴有恶心、呕吐的感觉,如果该症状多反复次发生,一定要提高警惕,很可能会出现难以挽回和逆转的脑出血。

u=1152307144,2976130622&fm=253&fmt=auto&app=138&f=JPEG.webp.jpg

4、时感半身麻木:如果常常感觉左右两边身体出现麻木,这很可能是脑内小血管出现了问题,如果在身体麻木的同时,上肢或下肢还出现乏力,那说明情况更加危急,如果不及时防治,甚至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

5、频繁出现健忘:如果经常出现对从前的事情完全忘记了,但是在几个小时后,记忆又恢复了或慢慢恢复,在遗忘的时候,感觉心悸恐慌和局促不安,这很可能是急性脑血管病发作的前兆,请及时防治。

6、一时语言障碍:这种症状一般持续时间短暂,最多就十几秒左右。在说话时突然感觉口齿不清、说话出现障碍,甚至思维混乱无法思考清楚想说的内容,这种情况也很可能是脑血管病发作的前兆,一定要注意提前防治。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1、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可使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进而影响心脏和脑部供血。高血压可使心脏负荷加重,易发生左心室肥大,进一步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或已硬化的脑部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小的微动脉瘤,当血液波动时微动脉流破裂而造成脑出血;或高血压加快动脉硬化过程,动脉内皮细胞受到损伤,血小板易在伤处聚集,又容易形成血栓,引发心肌梗死或脑梗死。


640 (11).jpg

2、血液黏稠

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情绪也愈来愈不稳定。同时,过量饮酒、摄入太多食物脂肪、缺少必要的运动,加之生活环境的污染,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急剧下降,摄入体内的负离子也就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液流速减慢,血黏度迅速升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时预防、调理,将会引发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

3、吸烟

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发病率高得多,在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人中,冠心病的发病率为不吸烟者的3.5倍,冠心病、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为不吸烟者的6倍,蛛网膜下腔出血多3~5.7倍。在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中,吸烟占第一位。烟碱可促使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增高,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内皮细胞收缩,引起血液黏滞因素的升高。

1aae47cdae1049bcd3706fe0ab639921.jpg

4、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

血管组织和人体的其他组织一样在一定周期内完成新陈代谢。在血管壁平滑肌细胞代谢的过程,若新的细胞组织不能正常的形成,使血管壁本身存在“缺陷”,就容易使血管舒缩不畅,就像是一条破烂不堪的旧管道,随时都有阻塞或破裂的可能。血管是血液流通的重要通道,同时也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因此神经系统不正常也能够导致供血的紊乱。所以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5、酗酒

酒精摄入量对于出血性卒中有直接的剂量相关性。每天酒精摄入大于50克者,发生心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长期大量饮酒可使血液中血小板增加,进而导致血流调节不良、心律失常、高血压、高血脂,使心脑血管病更容易发生。

u=3725622394,249943634&fm=253&fmt=auto&app=138&f=JPEG.webp.jpg

6、糖尿病

糖尿病是心脏病或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糖尿病病情进展,会逐渐出现各类心脑血管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等。

7、其他

如肥胖、胰岛素抵抗、年龄增长、性别(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种族、遗传等都是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

干细胞疗法,心脑血管疾病的新希望

近年来,随着干细胞的迅速发展,我们终于可以摆脱以往的治疗弊端,看到了新希望。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具有增殖和分化潜能,能够产生高度分化的功能细胞。

案例1:

2015年,国际知名医学杂志《BMC Medicine》发表了《经冠状动脉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心梗的双盲、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重要成果。该研究选取了115名急性心梗患者随机分为57、58两组进行对比治疗,并随访18个月进行结果分析和对比。

● 心肌活力细胞组和对照组在给予治疗4个月后,细胞组相比对照组在血管狭窄区信号明显增强。

● 心肌灌注给予治疗4个月后,两组心肌灌注具有增加,但细胞组99mTc-SPECT信号强度明显增强。

● 左心室功能18个月后,细胞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7.8 ±0.9 (6.0到9.7),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2.8 ±1.2 (0.4 到5.1),试验组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果表明,经冠状动脉输注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是安全和有效的,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有望成为治疗心脏疾病的干细胞疗法的新方法。

src=http___bc-gene.com_Public_home_images_pr_6_right1.jpg&refer=http___bc-gene.webp.jpg

案例2:

某医院神经外科进行了手术联合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治疗。在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治疗1个月后,细胞组总有效率(95.0%,显效3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明显高于对照组(75. 0%,显效10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  。随访6个月,观察组语言、肌张力和肌力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

结果表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出血能提高疗效,同时可改善患者语言、肌张力、肌力功能,此外对患者的预后有良好的效果。此外,还有多项治疗证明,间充质干细胞可有效改善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干细胞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机制

1、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恢复血管功能

人体的血管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所构成,内皮细胞为血液流动提供光滑的平面和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一氧化氮、前列环素2等,它们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形成等多种作用。当血管的内皮细胞受损脱落或功能缺陷时,血管中的血小板就会产生堆积,并且内皮细胞产生的活性物质的数量就会减少,从而导致血栓以及高血压的形成。而且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根本原因,最终导致血栓和血管破裂出血。

干细胞可以产生血管内皮细胞,恢复血管的功能,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还可以产生足量的一氧化氮、前列环素2等多种活性物质,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的功能。干细胞还可以新生血管平滑肌细胞,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恢复血管的顺应性,增强血管功能。

640 (8).png

2、新生心肌细胞,恢复心脏功能

人体的心脏主要由工作型心肌、传导型心肌和分泌型心肌细胞所构成。工作型心肌有节律的收缩完成了心脏的射血功能;传导型心肌产生冲动并传导到各心房、心室;分泌型心肌细胞产生心钠素、脑钠素、抗心律失常肽等活性物质,以调节心脏和血液。当它们的功能受到影响,会导致心脏功能不全,从而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

当心脏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造成心肌缺血坏死或功能缺陷时,干细胞可分化新生工作型心肌细胞、传导型心肌细胞和分泌型心肌细胞,全面恢复心脏的各项生理功能。因此,干细胞对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疾病、冠心病、血管疾病等都有很好的作用。

3、修复其他受损脏器

干细胞可分化为肝脏细胞、肾脏细胞、胰腺细胞等功能细胞,全面修复高血压患者的身体。干细胞新生的各种年轻健康的功能细胞可以替换掉体内衰老病变的细胞,恢复人体各个组织器官的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因此,干细胞对治疗因高血压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有很好的疗效。

结语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是近年来尤为突出的生物医学新领域,具有重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其旨在通过干细胞分化与组织再生,促进机体创伤修复、治疗疾病。希望将来干细胞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