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人群的血脂异常患病率显著增加。这其中,又以高胆固醇血症的增加最为明显。那么,各项血脂指标的含义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管理自己的血脂呢?
血脂检测,不同指标含义不同
血脂是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类脂等的总称。
血脂检测的常规项目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根据4个指标,可以将血脂异常分为:
★ 高胆固醇血症
(TC≥5.2mmol/L)
★ 高甘油三酯血症
(TG≥1.7mmol/L)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
(LDL-C≥3.4mmol/L)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
(HDL-C<1.0mmol/L)
这4个指标有一项及以上异常,即为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与心血管健康息息相关
血脂异常对健康的损害主要体现在心血管系统。
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为主的心血管疾病,如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等,是我国城乡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
研究发现,在美国冠心病死亡的下降趋势中,贡献率最大的就是总胆固醇水平的降低。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致病性危险因素,是“坏胆固醇”;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呈负相关,是“好胆固醇”。
大幅度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带来更多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尤其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及患者,应达到更严格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目标。
但是,即使在充分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后仍有明显的心血管剩留风险,高甘油三酯血症就是心血管剩留风险之一。
除此之外,高甘油三酯血症还是急性胰腺炎的第三大病因,与肥胖、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及慢性肾脏疾病也密切相关。
管理血脂重在生活方式的改变
血脂水平受生活方式的影响很大,健康生活方式是血脂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当单纯生活方式干预不能达到降脂目标时,应考虑加用降脂药物;但服用降脂药物的同时,仍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决不可因为服用药物而在生活方式上放飞自我。
1.合理膳食
膳食是影响血脂水平的一大因素。
一方面,要限制饱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日常选择少油的烹饪方式,少吃油煎、油炸食品。
另一方面,要做到食物多样,保证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充足摄入,适当控制精白米面,适当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薯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肉类可多选择鱼虾类、去皮禽肉和瘦肉等。培养清淡口味,减盐减糖。
2.适度增加身体活动并控制体重
吃动平衡,维持健康体重对各项血脂水平的控制都有益。对于超重肥胖人群,更应通过增加运动和控制能量摄入来减重。
运动强度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有基础疾病人群,应在充分评估安全性后再进行身体活动。
3.戒烟限酒
戒烟和有效避免接触二手烟,不仅有利于心血管健康,还可以改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饮酒是甘油三酯升高的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少饮或不饮酒有助于降低甘油三酯水平。
4.定期体检
血脂检测是发现血脂异常的有效方式。
★ 小于40岁的成年人,应每2~5年进行1次血脂检测;
★ 40岁及以上人群,则应每年进行1次血脂检测。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及患者,需要根据个体状况遵医嘱进行血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