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服务 核心服务

立项背景

序言:截止2021年,我国有高血压患者2.7亿人,糖尿病患者超过9700万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总患病人群近1亿人,抑郁症患者9500万人,脑卒中、冠心病、慢性乙肝、罕见病等其他慢病的患者基数也在千万级。可以说,慢性病的蔓延趋势,已经威胁到我们全民族的健康安全。

与此同时,慢性病的发展变化,也已经对各方的支付安全造成影响。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四大慢性病占医保基金支出已经超过九成,家庭支出也已经占到其收入40%以上,其中心血管疾病高居榜首,是造成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的最大原因。



因此,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是实现全民健康的基础。


国家背景: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发布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文件提出实施15个专项行动,其中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防治是15个专项行动的重要内容。到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应下降到190.7/10万及以下,30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知晓率应不低于65%,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应不低于70%,高血压治疗率、控制率持续提高。


社会背景:

2022年6月23日,《中国心脑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 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与致死率仍高居榜首,2019年农村、城市心血管病分别占死因的46.74%和44.26%。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39万,心衰890万,肺源性心脏病500万,房颤487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下肢动脉疾病4530万,高血压2.45亿。报告指出,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代谢危险因素持续流行的双重压力,心血管病负担仍将持续增加,防控形势仍然严竣,拐点仍未到来。


社会现象



心脑血管疾病五大特点



心脑血管疾病并不可怕

心脏血管疾病是当今世界上威胁人类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超过肿瘤性疾病而跃居第一,被誉为“全球的头号杀手”。说起心脏血管疾病,很多人认为它们来无影去无踪,十分可怕。其实心脏血管疾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怕的就是不了解自己的病情,延误治疗,只要消除误区,就能很好地防控它们。


项目发起

为全面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的相关要求,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实现2020~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下降到209.7/10万及以下和190.7/10万及以下的战略目标。由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广东心血管疾病防治联盟、广东省心脑血管研究所、ASCVD健康管理示范中心、国家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库、广东省健康中国研究会众爱健康管理集团共同发起“早安心·中国行”活动应运而生。该活动旨在助力心血管健康事业的不断发展,为守护每个中国人的心脏健康做出积极贡献,为健康中国的顺利达成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红头文件

心血管病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已经成为导致我国居民预期寿命受损、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疾病。国内外的经验表明,高危人群的早期发现和有效干预管理是一项技术路线明确、成本效益好的防控项目,它的有效实施可延长国民期望寿命,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降低疾病负担。



为应对我国心血管病带来的重大公共卫生威胁,财政部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在2014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卫生计生项目中设置“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 试点专项,是国家增加医疗卫生投入惠及民生的一项重大举措。


官方机构

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医师协会于2002年1月成立。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家一级社会团体,是由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组织。它标志着中国医师队伍管理,由单一的卫生行政管理模式,向卫生行政管理和行业自律协同管理模式转变的里程碑。



协会的宗旨是:服务、协调、自律、维权、监督、管理。协会的主要任务是促进职业发展,加强行业管理,团结组织广大医师,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弘扬以德为本,救死扶伤人道主义的职业精神,开展对医师的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和定期考核,提高医师队伍建设水平,维护医师合法权益,为我国人民的健康服务。中国医师协会最高权力机构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常务理事会是决策领导机构。协会下设11个职能部门、8个工作委员会,建立了若干个专科医师分会/专业委员会。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基本都成立了地方医师协会。


广东省心脑血管研究所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是华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心血管疾病研究和防治中心。



全所现有职工643人。其中高级职称138 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7人,现有病床618张。旗下拥有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心脑血管专科广东省心血管国际医学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心血管中心、WHO心血管病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目前WHO在中国的唯一中心),联合实验室面向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心血管疾病诊疗及慢病管理需求,旨在心血管疾病智能分析、慢病管理、医疗大数据、新型医疗仪器等领域建立长期合作平台,并逐步联合实验室逐步打造成为大湾区粤港澳区域级平台载体。


ASCVD健康管理示范中心

1. 以改善医院ASCVD医疗质量为目标,开展以PCI 医院为实施单位的冠心病规范化、个性化精准管理模式(冠心病患者全生命周期规范化管理)。

2.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医疗质量云数据库建设模式和行政主任带领下的多层级临床医疗团队管理团队,协助地级市医院构建规范化、智能化冠心病创新精准管理模式,全面改善冠心病医疗质量(冠心病患者全生命周期规范化管理)。


智慧健康中心

智慧健康中心,早安心·中国行公益项目承载平台。由广东省心脑血管研究所、ASCVD健康管理示范中心、广东省中国健康研究会、广东众爱健康管理集团共同建立,通过自主研发的互联网医院远程诊疗系统和云服务平台,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为支撑,通过“数字疗法”让慢性疾病实现智慧化管理,为慢病人群提供包括:检测、问诊、随访、线上取药等健康管理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实现名医名家“面对面”远程疑难病例会诊、MDTS等多种诊疗场景,让患者及时得到精确的会诊指导意见,同时,构建起三甲医院与社区、学校、企业等场景之间的双向转诊平台,真正打破医疗资源和医患关系的空间局限,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增强国人健康福祉。

未来3年,智慧健康中心将在全国开设3万家实体门店,覆盖心脑血管、代谢性疾病等30余种慢性疾病,将给600万慢病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动态化健康管理服务。


项目内容与目标

项目内容

1.体检早筛——通过体检、基因测序、代谢检测、医学影像等先进方式对对心血管健康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2.疾病预防——根据体检及早筛报告,为客户制定个性化的心血管疾病预防计划。

3.精确诊断——针对报告异常的客户安排进一步的专项检查检验获得确切的检测数据,并由专家进行一对一报告解读,给出精准的诊断。

4.综合治疗——为有需求的客户提供国内医疗机构快速就医通道以及专业的MDT服务,选择最优的治疗方案。

5.整体康复——提供“五师共管”服务,使客户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康复,从而帮助客户延长生命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服务内容

1、便捷全面检查

2、建立健康档案

3、在线名医

4、药品邮寄

5、动态监测

6、专家面诊

7、院后跟踪

8、专题健康

9、名医线下

10、理疗调理


项目目标

在全国开展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共计完成高危人群筛查100万人,对其中30万高危人群进行干预管理。


专家团队



陈纪言 教授

欧洲心脏病学院院士

美国心脏病学院院士

香港心脏专科学院顾问院士

亚洲心脏病学会理事副主席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理事长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

广东省心脑血管研究所所长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心内科主任



赵谋明 教授

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国家重点学科--食品科学学科带头人

国家食品标准化委员会委员

中国发酵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科技战略专家、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委员

功能性食品肽领域排名——世界第二,中国第一



陈运贤 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广州抗癌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理事会理事

科技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中国干细胞治疗心肌梗塞第一人”



海外顾问



冼颖 教授

杜克大学医学中心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杜克大学临床研究所副教授

美国心脏病学会院士/美国卒中学会院士


undefined

萧颂华 教授

香港大学医学院教授,医学博士

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心血管内科教授

英国皇家内科医学院荣授院士


林延龄 教授

澳大利亚墨尔本博士山医院心血管部创立主任

亚太心脏基金会主任

澳大利亚皇家医学院院士


伍贵富 教授

中山大学第八医院心内科主任

广东省辅助循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卫生部辅助循环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健康管理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