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 Interaction Center Member Interaction Center
核辐射会导致慢性辐射病、癌症!干细胞治疗有效修复核辐射损伤!
Publishtime:2023-09-13 Views:110

当地时间24日上午,东京电力公司宣布,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将在当地时间24日下午1点(北京时间24日中午12点)启动。今天的核污染水排放量预计为200到210吨,每天的排放情况将在次日公布。 首次排海每天将排放约460吨,持续17天,合计排放约7800立方米核污染水。根据东电计算,用海水稀释过的核污染水将缓慢流过约1公里的隧道,约1000秒之后抵达大海。据悉,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至少要持续30年,将会影响全球海域。

640 (3).jpg

核辐射是什么?

核辐射,或通常称之为放射线,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这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事实,是正常现象。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又分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质子等带电粒子。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光子、中子等不带电粒子。

核辐射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1、核辐射可通过人体的呼吸而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会引起内辐射,而γ辐射可穿透一定的距离使人受到外照射伤害。

640_副本1.jpg

2、核辐射轻度损伤可能会导致乏力、不适、食欲减退等症状;核辐射中度损伤会引起头昏、乏力、恶心、呕吐、白细胞数下降等;重度的核辐射损伤死亡率增高,表现为多次呕吐、可有腹泻、白细胞数明显下降;极重度损伤的死亡率就会很高了,如多次吐、泻、休克、白细胞数急剧下降等,严重者还会引发癌症、不育、生怪胎等。

3、核辐射对人最大的威胁是导致白血病、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以及其它癌症。这是由于,辐射阻滞了细胞的新陈代谢,使得细胞大量生长而导致癌症。

核污水与癌症

由于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多样,其对人体的可能造成的损伤难以预料。以其中最常见的氚为例,氚可以通过皮肤吸收,吸入污染的水蒸气和摄入污染的食物或水等途径进入人体,而且,氚被吸入后很容易进入胸膜和颊膜。已有间接证据表明,受氚或其他类型辐射的人群中儿童白血病和先天畸形的病例增多。

联合国人权特别报告员马科斯·奥雷拉纳也发推文称:“人们低估了氚的危害,它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风险将持续超过100年。”

更令人担心的是,福岛核污水中不仅有氚,还有碘-129、钴-60、铯-137和锶-90等大量放射性物质残留。其中,碘-129可以导致甲状腺癌;锶-90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一类致癌物清单,是导致白血病的罪魁祸首;铯-137会滞留于骨骼和肌肉组织中,从而引起软组织肿瘤与癌症,如卵巢癌、膀胱癌等;具有极强的辐射性,能导致脱发,会严重损害人体血液内的细胞组织,引起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性障碍贫血症,严重的会使人患上白血病(血癌),甚至死亡。

定期体检的重要性

(1)早发现,早治疗,提高疾病预后生存率

很多重大疾病可以通过健康体检时检查出来,如果在疾病的早期发现疾病,则可以有效地对疾病进行治疗,提高疾病预后生存率。这不但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质量,而且可以节省医疗资源,具有明显的社会效应。

(2)预防疾病,从疾病的根源解决问题

体检相当于对身体进行一个动态的健康监测,通过定期的体检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发现自身健康问题并及时加以调整,以达到保持健康的目的。

(3)体检时发现异常再进行针对性专项检查

体检是一个基本的筛查过程,在健康体检时发现异常,就可以由相应的医生做出初步的判断,然后再进行相应的细致检查,排除疾病的出现。

干细胞在核事故中的应用

01.放射性烧灼伤

放射性烧伤是因射线-电离辐射引起的一种特殊烧伤。

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均证实,间充质干细胞能促进烧伤创面的修复。

2005年1月,Rasulov等第一次报道相关治疗,一位深度皮肤灼伤的女性患者接受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干细胞移植到烧伤创面后,加快了创伤愈合速度。

蔡德南等人将82名II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进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常规烧伤治疗。结果发现,干细胞组的新生肉芽组织表生长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均优于常规疗法。

640 (2)_副本.jpg

在另一项研究中,放射严重烧伤的患者接受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100天内血清C反应蛋白(反应炎症水平)显著下降,同时观察到疼痛减轻、软组织再生等表现。

02.外伤

冲击波可造成直接损伤,冲击波毁坏的建筑物碎片又可造成二次伤害。

近年来,细胞疗法已在临床前和临床上被用于创伤的治疗研究。大量研究证明了细胞疗法治疗创伤诱发疾病的前景,如创伤性脑损伤、脊髓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损伤、骨科创伤等。

当前的战争冲突中,骨科损伤(65%)最为常见。干细胞已被证明可用于增强机体对感染的反应,以及对慢性疾病(如骨髓炎和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

与此同时,干细胞也被证明可用于隔室综合征。这是一种由严重损伤、骨折、四肢长时间受压或烧伤引起的外科急症。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有800多人在类似情况下截肢。

03.急性放射病

急性放射综合征(ARS)也被称为放射病,是一种患者在24小时内暴露于大剂量的游离辐射下导致的综合征。

在较大剂量射线照射后,造血系统损伤出现最早,程度最严重,对ARS的预后有重要意义。如果造血功能难以恢复,就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重建机体造血功能。

640 (4).jpg

1999年,日本东海村核事故中,大内久成了第一个接受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人。虽然最终由于病情太重未能挽回他的生命,但移植技术在ARS中的应用开始受到关注。

间充质干细胞能促进造血干细胞植入,并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提高患者生存率。此外,大量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对辐射导致的胃肠道、肺损伤及放烧复合伤等都有良好的组织修复作用。

2004年山东济宁、2008年山西太原辐射事故中,患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都输注了供者的间充质干细胞,显示出良好的抗GvHD作用。

而早在2007年,美国国防部就给了Osiris Therapeutics公司一个2亿多美元的大订单,合作开发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产品Prochymal,用于修复因辐射暴露导致的胃肠道损伤。

640_副本.png

Prochymal最早被加拿大批准用于急性GvHD


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下,美国国防部又和以色列Pluristem公司合作,开展了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疗法PLX-R18治疗ARS的临床试验。

640 (5).jpg

Placental eXpanded (PLX)细胞是一种胎盘来源、体外3D扩增、间充质样基质细胞


04.癌症

以广岛为例,病故于医院的核爆幸存者中,2/3死于恶性肿瘤,主要类型有:肺癌(20%)、胃癌(18%)、肝癌(14%)、白血病(8%)、肠癌(7%)和恶性淋巴瘤(6%)。同时,核爆幸存者的白血病发病率是对照组的4-5倍,这个差距直到10-15年后才逐渐缩小。

造血干细胞移植可用于多种血液病的治疗,包括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以及某些血液系统非恶性疾病,如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除了血液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有时也被用于对化疗敏感的实体瘤(如一些生殖细胞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