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 Interaction Center Member Interaction Center
健康丨血糖高你不在意,小心心脑血管疾病找上门
Publishtime:2023-10-19 Views:107

血糖高和心脑血管疾病有什么关系?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

1697708358835.png

目前通用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为:

◆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口渴、多饮、多尿、体重下降),并且任意血糖≥11.1mmol/L。

◆空腹血糖≥7.0mmol/L。

◆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mmol/L。

640 (5).png


也就是说,符合上述标准之一的患者,在另一天重复上述检查,若仍符合三条标准之一者即诊断为糖尿病。

从上述定义可以知道,空腹血糖>6.1mmol/L,或者餐后2h血糖>7.8mmol/L都可以称之为血糖增高,但是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之间,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虽然也算增高,但不是糖尿病(尚未达糖尿病诊断标准),学名为糖调解异常,俗称糖尿病前期。

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可以称之为糖尿病预备队员,这些人群每年会以6%-10%的比例正式转为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个代谢疾病群,它可能伴发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超重/肥胖等等。

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是由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两部分组成的。

糖尿病患者平时由于血脂异常、高血压、血液黏稠度增高等并发症导致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受损,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的症状,就是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患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的第一死因,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2-4倍。

640 (10).jpg


划重点!它们不为人知的关系来了!

那心脑血管疾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血管内皮是光滑完整的,血液按部就班的流动、血液把营养成分、氧气等输送到需要的组织中,保证各组织细胞的氧气和能量供应等等。但当体内血糖升高,可能就会对血管内皮局部造成损伤,血管内皮损伤以后,机体会激活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比如开始有血小板聚集在局部,然后其他成分如炎细胞、脂质等进一步聚集在局部,最后就可能形成斑块,这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斑的形成。

动脉粥样斑块有两个风险

No.1

如果动脉斑块进一步聚集增大增厚,最终可能引起动脉狭窄甚至闭塞。这种血管狭窄闭塞引起的缺血发生在颅内可能就是脑梗塞,如果发生在冠状动脉就是冠心病心肌梗塞,如果发生在外周动脉就可能是糖尿病足病的前置条件。

No.2

如果斑块组织不稳定、破裂,破裂的斑块会随着血流输送到远端,由于远端的血管管径小于近端血管,所以这个斑块可能会堵塞远端血管,引起动脉栓塞,对应组织器官缺血坏死。糖尿病的伴发疾病如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等情况,会加重血管内皮损伤的发生以及进展,加重机体器官组织缺血的发生,最终引起功能异常。

640 (13).jpg


换句话说,由于脑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对我们的生命健康威胁更大,致死、致残率更高,所以糖尿病患者平时一定注意对血糖、血脂、血压等综合管理。

降压目标

一般糖友合并高血压的降压目标应<130/80 mmHg,老年或伴严重冠心病的糖友可放宽至<140/90mmHg,血压≥140/90 mmHg,考虑开始降压药物治疗。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建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减少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减轻体重,增加运动及戒烟限酒等维持血脂在正常范围。

药物治疗

对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糖友应常规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对伴有高危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糖友进行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

维持健康体重

另外还需要维持健康体重:超重/肥胖患者的减重目标是3-6个月减轻体重的5%-10%;最后看不见的肥胖(内脏脂肪堆积导致的腰围超标)同样不能被忽视!腰围的管理和体重的管理同样重要。

640 (6).png


综上

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筛查并发症

糖尿病确诊后

至少每年评估心脑血管病变的风险因素

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较高的糖友

应进一步检查

评估心脑血管病变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