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 Interaction Center Member Interaction Center
高血脂丨心血管疾病幕后黑手
Publishtime:2023-10-21 Views:109

根据国家心血管疾病中心统计显示,我国血脂异常患病率高达40.4%,人数超4亿。相当于每 10 个成年人里,就有 4 个血脂异常。高血脂症状经常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已经成为威胁国民身体健康的四大危险因素“四高”之一。(四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高尿酸)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血脂异常是诱发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人群血胆固醇水平每升高1%,冠心病发病率就增加2%~3%。

640 (8).jpg


认识血脂

血脂,顾名思义,指血液里的“脂肪”,其实它并不是单一的成分,而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 (甘油三酯) 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 的总称。

血脂中主要的成分是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其中甘油三酯主要功能是供应能量和储存能量,参与人体内的能量代谢。而胆固醇则主要用于合成细胞质膜、类固醇激素和胆汁酸,它的含量跟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更为密切,需要多加关注。

无论是胆固醇还是甘油三酯,都不溶于水,无法在血液中转运并进入细胞内,需要与一种特殊的蛋白质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溶于血液,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这种特殊的蛋白就是“载脂蛋白”。载脂蛋白又分很多种类型,最常见的是载脂蛋白A1与载脂蛋白B。

载脂蛋白A1就像一个清道夫,能将外周组织如血管壁内胆固醇转运至肝脏进行分解代谢,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主要存在于高密度脂蛋白中,被称为“好胆固醇”。

与之相对应,“坏胆固醇”所指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搭上了载脂蛋白B这趟车,主要工作就是把血液中的胆固醇搬运到血管内壁,最后堆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所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越低越好。

由此可见,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检验血脂水平的四项重要指标。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提出的血脂指标如下图:

640.png


什么是高血脂

我们平时常说的高血脂,又叫高脂血症,属于血脂异常的一种。可以是某种或多种血脂成分的升高,例如: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以上两者皆有)、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HDL-C),也可以是某种成分的降低,例如: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LDL-C)。

一般来说,医生更关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因为这个指标和心肌梗死、脑梗等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更为密切,对这个指标的异常也有明确的手段可以预防和治疗。

高血脂的危害

现代医学表明,高血脂症是诱发很多疾病的“罪魁祸首”。世界卫生组织最新资料显示,全球超过50%冠心病的发生与胆固醇水平升高有关。对于居高不下的血脂,可能给身体带来以下三大伤害:

1、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过高,直接损害的就是全身的动脉血管,会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因为全身的重要脏器都要依靠动脉供血、供氧,一旦动脉硬化加重,造成血管堵塞,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2、导致代谢异常

血脂升高会引起代谢紊乱,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胰腺炎,高尿酸血症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3、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高血脂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危险因素。

640_副本1.jpg


引起高血脂的原因

原发性高脂血症

既不因某种特殊的病,也不是服用了导致类脂质增高的某些药物,而类脂质人体内自身生成显著过多。

继发性高脂血症

由于全身性疾病或其他器官疾病对血脂的影响,比如糖尿病、肾病、肝病等,或因服用某种药物引起,比如避孕药、部分降压药,导致类脂质的值增高,由于以上原因引起的高脂血症就是继发性高脂血症。

其他的原因

多为不健康生活方式引起的高脂血症,一般为饮食过多或饮酒过多。饮食搭配不健康:饱和脂肪酸摄入过高,升高胆固醇。甜品、糖和精加工米面过多,升高甘油三酯。大量饮酒主要引起甘油三酯升高,甘油三酯过高可引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可致命的消化危机重症。

640 (1)_副本1.jpg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改善血脂主要是通过“调理”而不是“治疗”。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控制血脂:

1.饮食建议

①少吃饱和脂肪

做饭时用植物油代替动物油,少吃猪肉、牛肉等红肉,多吃鸡肉、鱼肉等白肉。

②多吃植物固醇

多吃鱼肉、水果蔬菜、豆制品,每天吃点坚果。

③控制高脂肪、高热量食品

患者血脂升高与摄入高脂肪、高热量密切相关。日常如肥肉、动物内脏、猪蹄、黄油、奶油、糕点等食物都是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需要严格控制食量。患者适合多吃海鱼、黑木耳、燕麦、海带、玉米等粗粮,精制白米、白面粉要少吃。

④补充优质蛋白

减少脂肪的摄入,就要注意补充蛋白质,鱼虾、大豆、豆制品、脱脂奶等食品具有低脂高蛋白的优点,是极佳的优质蛋白来源。

2.戒烟戒酒

香烟中的尼古丁能促使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壁上,增加冠心病和中风的发生概率。而过量饮用高度酒,会对血管形成伤害,诸如啤酒之类的饮料又含有较高的热量,这一点对于血脂高的人来说,可能会更加容易给血管“添堵”。

3.坚持适量运动

合理的运动可以消耗热量、降脂减肥。控制体重,体质指数BMI保持在20—24kg/m²(注: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即为体质指数)坚持规律的中等强度运动,建议每周5~7天、每次30分钟(动脉粥样硬化性患者应先进行运动负荷试验,充分评估安全性)。

4.控制高危因素,进行血脂检查

积极控制高血脂相关高危因素,包括吸烟、饮酒等行为和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均可引起血管病变,导致血脂浓度增高。

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建议每半年检查一次血脂。45岁以上的肥胖者、绝经后女性、高脂血症和心脑血管病家族史者、经常参加应酬者、精神高度紧张者,均属高发人群,每年均应检查一次血脂。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检查一次血脂。

5.保持科学的生活方式

防治高血脂也应注意生活方式,早睡早起,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精神紧张。


640 (2)_副本.jpg


如部分患者通过饮食、锻炼等日常办法仍不能有效控制血脂,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在专科医师指导下服用降脂药物并定期监测血脂指标。

总之,高血脂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虽然短期内影响不大,可日积月累很有可能堵塞血管,诱发动脉硬化,脑出血等疾病。切不可大意,需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