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互动中心 会员互动中心
100余例患者证实!CIK细胞辅助治疗结直肠癌安全有效!
发布时间:2024-05-29 点击数:259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又称大肠癌,是指大肠上皮来源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世界上第三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死亡率持续攀升,即使接受根治性手术,仍有50%的患者复发并死于转移,对于高危Ⅱ期或更晚期的患者,推荐术后辅助化疗,以降低复发率,提高总生存率。


640.webp_副本.jpg

然而,大约35%的患者会出现肿瘤复发并最终发生远处转移,尤其是在手术后的前2年内。目前,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仍不令人满意,根治性手术和辅助化疗后生存率甚至低于70%。如何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医学难题之一。

CIK细胞是干预肿瘤的关键

临床治疗中手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普遍受到抑制,术后辅助化疗甚至会加重免疫抑制。手术切除或放化疗后,肿瘤处于休眠状态,一旦治疗停止,肿瘤会再生。而恢复患者的免疫可降低术后结直肠癌的复发率。

CIK细胞,即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活性细胞,CIK增殖能力强,细胞毒作用强,具有一定的免疫特性。它兼具有T淋巴细胞强大的抗瘤活性,和NK细胞的非MHC限制性杀瘤优点。

CI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能力很强,如同“细胞导弹”能精确“点射”肿瘤细胞,但不会伤及“无辜”的正常细胞。尤其对手术后或放化疗后患者效果显著,能消除残留微小的转移病灶,防止癌细胞扩散和复发,提高机体免疫力,被誉为肿瘤治疗的绿色疗法,不会给患者带来额外负担。

相关研究

研究一:术后联合CIK细胞辅助治疗

为探讨CIK细胞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安全有效性,广东省中医院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进行了一项回顾性临床试验研究。该研究选择了广东省中医院就诊的96例大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640 (1).webp.jpg

96例患者均接受手术切除,其中21例至少行1个疗程的CIK细胞联合化疗(为CIK组),另75例行化疗无CIK治疗(为对照组)。CIK组采集患者外周血液50ml,实验室制备培养细胞14-16天,细胞检测合格后进行回输,每次静脉回输细胞3×10⁹个,3次回输为一个疗程,细胞总量达9×10⁹个。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进行血常规、腹部盆腔CT、及每年一次的腔镜检查,随访5年。

随访至第2年时对患者的无病生存率(DFS)、免疫细胞治疗副作用等进行评估。对照组有10例患者已死亡(占10.42%),18例患者脱落(占18.75%),而CIK组患者仅1例脱落,其他20例全部存活。

CIK组与对照组患者第1年DFS分别为89.47±7.04%、64.84±5.82%。第2年DFS分别为59.65±24.80%和29.35±6.39%,可见CIK组患者第1、2年DFS明显较长(图1),且治疗期间CD3+、CD4+、CD4+/CD8+比值明显升高。

59例病人化疗后产生骨髓抑制、呕吐等副作用,无细胞输注的不良反应发生。

研究二:化疗联合CIK细胞辅助治疗

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研究人员在行业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高龄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的临研观察报告。

在这项研究中,为了探讨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高龄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临床研究人员选择了114例高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分为治疗组(72例,接受CIK细胞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和对照组(42例,单纯接受卡培他滨化疗),比较分析2组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和生存。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44.4%和80.6%,高于对照组的23.8%和52.4%。


640.webp (1)_副本.jpg


考虑到CIK细胞治疗能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毒副反应轻,该研究以CIK细胞联合卡培他滨治疗高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与单纯口服卡培他滨相比,治疗后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明显增高;中位生存期、平均无进展生存时间、1a生存率均也明显增加。结果提示,采用生物免疫技术能重建机体免疫功能,从根本上遏制了肿瘤的恶性发展,增强了化疗疗效。

总体来看CIK免疫细胞治疗,作为结直肠癌辅助治疗方法安全有效。

CIK细胞是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刺激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因其增殖速度快、杀瘤活性高、杀瘤谱广、对正常造血影响轻微等特点,在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及部分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表现出优于其他过继性免疫治疗手段的强大优势。

目前,有多项临床研究表明,CIK细胞治疗可适用于多个癌种的众多实体瘤,在治疗中联合常规治疗手段,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在术后使用CIK细胞,也能有效改善预后,可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